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学校各学院启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4 浏览次数: 设置


为积极响应团中央“三下乡”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战略,学校各学院启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发展。

机械工程学院“三维扫描探秘 青春科技下乡”社会实践走进永太镇中心小学

6月20日上午,机械工程学院师生前往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中心小学,面向小学生开展了“三维扫描探秘,青春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中,学院数字化设计团队和志愿者们为小朋友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生动讲解了三维扫描在文物保护、工业设计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和创新,指导小朋友们使用手持扫描仪对手中的模型进行三维扫描,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物体数字化”的过程。课堂尾声,志愿者们向小朋友们赠送了利用重心原理设计的3D打印平衡蜻蜓和卡通模型。

此次活动,机械工程学院结合数字化设计团队的专业优势,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深入乡镇学校,通过数字化技术科普活动,激发乡村儿童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让小朋友们近距离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未来,学院团总支志愿服务团队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开展更多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科技实践活动,助力乡村科技教育发展和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建筑工程学院“启航星未来”三下乡活动走进孝泉民族小学

6月30日,学校建筑工程学院成功举办了“启航星未来”三下乡志愿活动。该活动旨在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激发青少年科技兴趣,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活动中,建筑工程学院的师生们走进孝泉民族小学开展了无人机科普等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通过“无人机大讲堂”讲解无人机组成与飞行原理,以提问奖励模型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实操环节,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完成橡皮筋无人机组装,并在篮球场试飞,还参与TELLO无人机飞行比赛,体验穿越障碍的乐趣。该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无人机这一前沿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亲手操作与互动体验,孩子们对无人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科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团队负责人罗均宇表示:“一米高度看世界,能发现更多的美。我们希望通过点滴努力,让乡村儿童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为他们的未来增添更多可能性。”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打开了科技之窗,更展现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建筑工程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深化校地合作,定期开展类似活动,为乡村教育注入更多科技力量。未来,团队计划扩大活动范围,引入更多前沿技术,让更多乡村儿童受益。共同推动乡村教育、科技普及和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艺路同行”暖童心 青春执笔绘乡情————艺术学院赴绵竹市文永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学院于6月30日组织师生赴四川省绵竹市文永村开展“艺路同行”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学院党总支书记杨晓蕾带队,5名教师及31名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艺术创作、文化体验、研学考察等形式,为乡村儿童带去美育课堂,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美育课堂进乡村 童心童趣共创作

上午9时,活动在文永村文化广场正式拉开帷幕。师生们结合专业特长,精心设计了六大互动体验区:化妆拍照组为村民记录温馨瞬间;卡通头像写生组用画笔捕捉孩子们的笑颜;村庄风景写生组以艺术视角描绘乡村新貌;剪纸和黏土画体验组带领小朋友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中国结及手链编织组则传递了吉祥如意的文化寓意。活动现场吸引了20余名儿童及家长热情参与,欢声笑语不断。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将4幅装裱精美的乡村写生作品赠予文永村,为当地留下独特的工大艺术印记。

研学实践悟匠心 非遗文化续薪火

下午,团队深入文永村走访调研,通过村史讲解、老屋探访等形式,了解当地历史变迁与乡村振兴成果。随后,师生前往国家级非遗文化基地——绵竹年画村开展研学。结合本学期“绵竹年画非遗课程”“蜀绣非遗课程”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同学们实地观摩年画作品和蜀绣作品工艺,感受技法,并交流探讨。年画中蕴含的民俗故事与匠人精神,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激发了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以艺为媒践初心 乡村振兴显担当

此次“三下乡”活动将艺术实践与乡村需求紧密结合,既为文永村儿童播撒了美育种子,也通过非遗研学深化了师生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思考。学院党总支书记杨晓蕾表示:“未来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让艺术教育真正成为服务乡村、赋能文化的桥梁。”下午5时,团队顺利返程,但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的实践之路仍在延续。(文/图 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返回原图
/